《匆匆那年》,講述80后的青春故事,希望所有80后閱讀,90后選讀,其他人不讀——你們不懂。作為80后,筆者觀看電影,品味電視劇,閱讀原著,甚覺原著更讓人感動,更貼近80后,更能引起共鳴。特別是那些即爆笑又經典的語錄,親切、陶醉、回味無窮。例如:
我有一個秘密,說出來怕嚇死你,不說出來怕憋死我。
在我心中,你是一根大蔥,切吧切吧剁吧剁吧,扔進糞坑。
游完泳為什么上岸會感覺冷?——因為岸上風大。
不要道歉,因為一旦說了對不起,就代表一定有所虧欠。
有些人錯過了,永遠無法在回到從前;有些人即使遇到了,永遠都無法在一起,這些都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!
每一個人都有青春,每一個青春都有一個故事,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遺憾,每個遺憾都有它的美麗。
作品中,有你的青春,有我的青春,有他的青春,有所有80后的青春。想起你、我、他,那不悔的青春,不禁潸然淚下。也許,你是陳尋,又會是方茴;我是趙燁,也會是林嘉茉;他是喬燃,還會是沈曉棠……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,很感動,只是……不悔夢歸處,只恨太匆匆。然而,正是那匆匆的青春,才值得我們珍藏,才值得我們感慨,才有讓我們潸然淚下的感動,才可為“無匆匆,不青春”。
《匆匆那年》,可謂是九夜茴的巔峰之作,讓筆者感到一絲夏日的清涼,更讓一代人回憶那段屬于自己的青春。
愛情和友情永遠是青春期不可缺少的,沒有愛情與友情的青春不可想象,甚至將失去色彩與光芒,《匆匆那年》當然不會缺少。男主人公陳尋,高大帥氣,性格開朗,體育健將,成績優(yōu)良,全校知名的萬人迷;女主人公方茴,乖乖女,性格內向,不善言語,成績中等,貌不驚人;林嘉茉,方茴的好朋友,性格直爽,為人耿直,先后愛上了蘇凱(籃球隊隊長)與陳尋;喬燃,陳尋的鐵哥們,感情細膩,為人低調,卻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方茴;趙燁,陳尋與喬燃的發(fā)小,性格活潑開朗,生活中的“250”,卻癡癡的愛戀著林嘉茉,但從沒得到機會。這樣愛情與友情交織的人物關系,又怎會不讓人唏噓感嘆。愛情,是那樣的甜蜜,讓他們忘記了煩惱,忘記了憂愁,世界也變美好;愛情,又是那樣的苦澀,讓他們的生活失去了光芒,失去了色彩,世界也變暗淡。友情,是那么的強大,強大到每時每刻都想把那個人記在心間;友情,又是那么的弱小,弱小到只要小小的外力就可以讓它灰飛煙滅。他們就是這樣,青春的叛逆、友情的溫暖、愛情的甜蜜、未來的憧憬,讓他們心中五味雜陳——不悔的青春。陳尋為了方茴,為了他們的愛情,高考放棄13分的大題;方茴為了陳尋,為了他們的愛情,也放棄了出國的機會。他們的付出換來同一所大學,卻沒有換來一生的相濡以沫。陳尋愛上了沈曉棠,但也未能走到終點;方茴選擇出國求學,卻不能忘記陳尋,也許其中困苦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。可能他們太年輕、太幼稚,也可能他們太執(zhí)著、太任性,但這就是青春,常作出難以理解、荒誕離奇之事的青春;這就是青春,讓我們即懷念又痛苦,感慨又唏噓,卻又無怨無悔的青春。
轉眼青春匆匆而過,80后大多已為人父母,他們都在看《匆匆那年》,懷念著,祭奠著,自己的青春。筆者希望引起共鳴的作品多起來,能讓每個人對人生有所感悟,品味自己的成長,品味青春的味道,品味人生的意義。
《匆匆那年》,一部青春文學作品,一部引起無數人共鳴的佳品。有人質疑,原著并沒有體現勵志與實現自我價值,只是簡單記述青春故事,稱之為佳品極為牽強。筆者認為,青春,每個人只有一次,只有那些年,只有少數完全屬于自己的烙印。如果說一部作品能把無數人心中的青春烙印展現,無數人為此感慨萬千、潸然淚下,對青春進行回味,就是極大的成功。至于勵志與價值,不能否定其重要性,若每部作品都涉及,難免顯得毫無新意,也與青春期性格格格不入。同時,讓讀者感到壓力,略顯沉重。這個時代已給眾人太多的壓抑,何不拋開一切,盡情回味與釋放一次呢?不悔夢歸處,只恨太匆匆……80后的青春。